top of page
Search

惡意

Updated: Aug 26, 2024

以前認為惡意的揣測只是那些躲在黑暗裏的人的好奇,

現在更覺得是 人之常情



因為,我們誰都無法看到完整的事實。一件事發生的可能性太多,誰又何嘗聰明到能對他人事情瞭如指掌的那個地步呢?


「為人為文不必奢求被理解,誤解就是人生常態」


不期望每個人能察覺自己行為背後的導因 但惡意也有漣漪 總會波及他人揣測他人的原因, 我覺得可能是好奇和變味的自我保護機制吧。


但,


為何別人就要為你自己心裡的缺陷買單呢?

你心中給出價值判斷的褒貶 又怎會一定是事實呢?

雖然自保意識是人類生存下來的關鍵,但因為誤會而失去一段可能的關係不可惜嗎?


對於被揣測過的人,也不妨這麼分析:

能對你下功夫揣測的必是對你感興趣的人,他對你的關注源於想深入了解的渴望。

只是現實的殘酷 或許是不好的經歷,為此,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穿上盔甲吧。

那剩下那些承受槍林彈雨的人兒,又該做怎樣的選擇呢?


社會科學第一定論,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老鼠不會覺得自己骯髒。自私的人永遠覺得自己看到的那面是正確的,然後找藉口讓自己覺得自己的道德沒有問題,拉攏蠱惑幾個有同樣思想的人,然後說大家都這樣。這好像就是惡劣的底層環境的規則。


當然,有些人也可能是天生心裡陰暗。


在他/她可悲的一生從沒見過美好的事物或喜歡敵視一切比自己好太多的事物,為了保護他們那脆弱的自尊心,寧願詆毀也不敢承認自己的無能吧。就算自己變得面目猙獰,也要去貶低別人的成就,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抹黑他人的人格,這是一種怎樣可悲的心態呀?


有句話説得好:在烏鴉的世界裏 天鵝也有罪。


所以,才見識到了在大學一些爛人人眼中,真誠,上進,剋制,清醒 都會引起她們的嗔恨心。愛好藝術,安靜,注重禮貌,在他們狹義的認知裏,就是在作,自視清高和裝。無邊的惡意,深不見底, 猶如萬丈深淵。


那時候才19嵗,恐慌和感到受傷是面對四周惡意的第一反應。


令我害怕的,并非冷暴力和詆毀本身,而是那些無緣無故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出來的負能量。年少的她。從來沒想象過,這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惡意的存在。


這是多少善意都稀釋不了的渾濁。


在渾濁貪污的大流裏,正義是’不講規矩‘。在絕對服從認知扭曲的常態下,任何不一樣的思想都是’巫術‘。竟然連被迫害者都在合理化自己和其他人的無理的攻擊。


在那,堅持不被同化的孩子- 是異類。


這也讓我體驗了一把 他人即地獄,原來大部分人是如此軟弱無能,低賤和愚蠢。


堅決不把自己承受的惡意轉嫁給人的後果就是成了被壓死的駱駝。堅守的善良和正義反而成爲殺死自己的利器。善良的人兒意志屹立不倒,卻得了抑鬱症。其實這就是長期積壓的負能量給壓垮了。事後,這些陰溝裏的人還會繼續因嫉妒口出惡言,說一定是做了壞事才得的抑鬱症。


你們厭惡的其實是自己的無能吧


這也讓我懂得一個道理:對爛人/愚弱者的向下兼容是 反生存的。


他們互相踩踏拖累的螃蟹,永遠爬不出深淵。因爲他們本該就在深淵被折磨。能理解低頻的行爲動機,不代表要接受。善良是奢侈品,得有智慧地給于。抛開對道德幻想的執著,誰對你不好就割掉誰。好心當作驢肺,那就當個有仇報仇的人。

不要對想置你于死地的人善良。


僅憑自己的臆想當作事實來對我惡意詆毀,我就會按照你所照成的傷害算賬。能理解你認知程度的所作所爲的‘合理性’,不代表要接受或體諒。你蠢,不代表我要忍受你蠢。三觀沒有標準, 但結果有好壞。你繼續困在你低層次的認知裏,我做我的選擇。各自承擔後果。


有一個2:6:2的法則:

20%的人不管做什麼都喜歡你,

60%的人要看完結果後再評價你,

20%的人不管做什麼都討厭你。


這和我的感悟很像,只是我認爲每個人生來被無條件喜愛和討厭的比例不一樣,但兩邊的數字永遠都不會是 零。天生受很多人喜歡,或許就成了某些人討厭你的理由。無論你多麽討人厭,也會有眼瞎臭味相投的人。這也是爲什麽世界永遠都會出現紛爭,因爲每個人的認知程度,經歷和目的都實在太不同。


所以,不要在意那些討厭你的人,而是要堅定地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已成定局的事,但如果在自己的位置上全力以赴,你會發現那些原本批評你的人也會轉變成為你的支持者。


世界很廣闊,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的人只是滄海一粟。如果你不喜歡目前所處的小世界,那就去其他地方看看。沒關係的,你不是一個人,在未來的日子裡,你一定會找到理解你、包容你的人。並且,你也會成為那個人生命中重要的存在。


世界很大,請毫無保留地在這個世界上發光發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